• 介绍 首页

    春回大明朝

  • 阅读设置
    第五二四章 杨相国的脑洞也很大
      红水堡。
      “这下子他们该死心了。”
      大元朝陇右行台尚书令,楚王梅国桢用望远镜看着远处的战场,面带冷笑的说道。
      在他视线中黄沙漫天。
      无数骑兵正在一个个空心方阵间徒劳的冲杀着。
      这些曾经横行亚欧大陆的蒙古骑兵的后代们,依然和他们的祖先一样,手中拿着古老的弓箭试图冲向他们的对手。
      但是……
      时代变了。
      目前已经燧发枪化的京营第八军步兵们,在漫漫黄沙中排出一个个看起来很小的空心方阵,就像一座座棱堡般不断向外射出子弹,硝烟在一个个空心方阵前方弥漫着,而沙尘与硝烟中蒙古骑兵们不断坠落。后者依然在奋勇的攻击着,在密集的子弹射击中,拼死冲到射程射出利箭,然后被近距离的燧发枪子弹击中,在死亡降临前,绝望的看着自己的箭在对手身上弹开。
      甚至还有英勇的蒙古骑兵,直接端着长矛冲向方阵。
      但他面前是密集的刺刀。
      当他不得不停下,用长矛刺向那些红巾军士兵的时候,刺刀后面一支支燧发枪向着他喷出火焰。
      或者他直接向前。
      但那些红巾军会迅速分开。
      当他冲进人群的时候,周围的刺刀会让他的血流干。
      而在空心方阵群的外围,骑兵保护下的京营炮兵,在不断向着蒙古骑兵们射出致命的炮弹,一枚枚炮弹打得后者血肉飞溅。
      蒙古骑兵进攻空心方阵的同时,双方骑兵的交战也在进行中,可就算骑兵交战,蒙古骑兵们也一样打不过他们的对手。那些京营骑兵甚至连短枪都懒得使用,直接就是长矛对冲,广袤的战场上,到处都是追逐杀戮的骑兵,不断坠落的死尸,用他们的鲜血染红漫漫黄沙。
      两万蒙古骑兵。
      三万步骑炮结合的红巾军。
      就这样在半荒漠化的草原上杀戮着。
      “这样最好,免得他们还舍不得如今的好日子。”
      大元朝的兵部尚书,上次大小松山之战的指挥官田乐,同样举着望远镜说道。
      这场进攻其实就是他们故意坑蒙古骑兵们的……
      后者不想离开。
      他们刚刚才过了几天好日子,怎么可能舍得离开。
      而他们和关中那些同样舍不得好日子的封爵们,在如今的大元朝形成坚守西北的集团,和梅国桢这些主张撤往西域的流亡集团,一直在朝廷明争暗斗,尤其是京营对崤山的进攻并不顺利。实际上也不可能顺利,那里是完善的棱堡防御体系,而崤函道从洛阳向西也无法运输重炮,所以进攻崤山的京营正在等待后方的铺轨……
      像当年杨相国北伐一样,在洛阳到崤山之间铺设木制轨道,然后把攻城重炮从后方运输到崤山战场。
      无非就是堆大炮而已。
      把巨型臼炮运过去,棱堡总不能挡住巨型开花弹吧?
      只是这个需要点时间。
      不过京营的进攻只是在崤山这个主攻方向受阻,其他方向进展顺利,北线的忻口方向已经突破,这时候京营正在进攻太原,估计那里也阻挡不了多久。
      但总的来说,大元朝的防御力量表现还算可以。
      毕竟那也是整个大明朝的抵抗分子汇聚,他们至少可以做到面对红巾军时候不会倒戈,不会一触即溃,可以和真正的军队一样与红巾军战斗了。
      这也给了大元朝衮衮诸公们一点幻想。
      毕竟他们真不想走。
      关中的封爵们怎么可能舍得他们的农奴主生活。
      说是西域乐土。
      可西域有农奴可以压榨吗?
      没有!
      那土地再多又有什么用?
      难道让他们自己种田?
      同样蒙古王公们也不想走,他们在陇右河湟游牧,吃着关中送的粮食,享受着不愁吃穿的好日子,一旦去西域就又回到之前的生活。
      他们又不傻。
      但梅国桢这些流亡集团,很清楚现在的一切都不过是暂时,他们比这些人清楚杨丰的强大,只要杨丰开始西征,那么关中沦陷是必然,一切的努力最后都是白费的,所以就是趁着现在还能暂时顶住,以最快速度向西域撤退,争取带走尽可能多的东西。
      财富,粮食,人口,尤其是工匠,书籍……
      统统带走。
      最后到西域去重新开始。
      可以说走的越早越好,走的越快越好。
      所以……
      就让红巾军教育教育这些蒙古王公吧!
      用进攻景泰主动挑起战争,然后忽悠着蒙古骑兵进攻,让他们知道红巾军的可怕,知道在人家面前他们根本就是一盘菜,这样就可以打消他们的幻想,让他们明白西逃是为他们好了。至于关中那些不肯走的,这样的很好,他们可以留下来继续抵抗,然后给这些逃跑的争取时间,他们愿意做大元朝的忠臣,大元朝会给他们忠臣的待遇。
      会在史书上记下他们的牺牲。
      用最好的词汇。
      “走,没必要再看了!”
      梅国桢说道。
      说完他径直转身走下城墙。
      田乐在后面目光复杂的看着周围的一切,最终长叹一声也转身跟随。
      而在远处的战场上,蒙古骑兵们已经开始了溃败。
      红巾军后方一座沙丘上。
      杨相国也在看着前方蒙古骑兵们的溃败。
      “大帅,是否追击?”
      第八军都统刘平问道。
      “不用!”
      杨丰淡然说道。
      当然不能追,万一打下凉州就不好了。
      他也能猜到这场进攻的真正目的。
      西逃是流亡集团的原定计划,但关中旧大同国的士绅,还有被招来的卫拉特各部可不一样,这些人只是幻想着能够保住西北而已。
      所以坑他们一下是必须的。
      这是好事。
      这就意味着很快西逃计划就会真正开始的。
      实际上此前就已经开始。
      梅国桢等流亡集团,此前就是把陇右作为主要聚居区,过去几年里西逃的士绅数量众多,尤其是九千岁开始祸害各地后又西逃一波,加起来二十多万是有,他们也需要落脚之地。既然已决定西逃,正好陇右及河西走廊人口大幅减少,尤其是河西走廊几乎清空,自然就成了最好选择,那些西逃的士绅多数都选择河西走廊聚居。
      正好那些卫所撤退后,给他们也留下了足够的房屋。
      甚至包括耕地。
      现在无非继续向西而已。
      走吧!
      都走吧!
      向西方!
      向着他们的乐土去吧!
      给他们五十年,让他们在西方再造大元。
      当年蒙古骑兵的脚步止于东欧,现在大元朝也算完成他们祖先没有走完的道路,继续那个他们带给欧洲人的噩梦,这样他们在前面开拓,大明在后面做救世主。
      这样一个逃一个追。
      五十年。
      基本上也就把该完成的都完成了。
      “大帅,只是若不进攻,那随大帅前来的那些蒙古和女真,最好赶紧让他们回去,一则他们留在宁夏,时间久了本地供应紧张,二则这些都是抢掠成性的,很容易生出事端。”
      刘平说道。
      杨相国可不是自己来的。
      他带着的是数万骑兵,实际上这时候已经快到八万了。
      因为他西行途中还有其他蒙古王公带着部下赶到,土默特的四顺王,顺义顺诚顺化忠顺,忠顺王在大小松山,剩下三个顺王都跟着过来,他们每个集团又是一堆封爵,然后都有军队,最终这些集团大的都有上万骑兵。再加上从辽东跟来的女真和宁王,顺宁王所部,光这些加起来就得七万,而杨相国自己的警卫旅,随行的骑兵第一军加起来也两万多。
      九万骑兵啊!
      光马就得十几万匹。
      虽然后面有驼队运输物资,但因为数量实在太多,宁夏本地仍然不可避免的要承担一部分。
      话说整个宁夏人口也就几十万啊!
      短时间还行,时间久了真撑不住啊!
      “他们?”
      杨丰笑了。
      “他们还有大任务!”
      他紧接着说道。
      他们的确还有大任务……
      “漠,漠北?”
      宁王惊愕的说道。
      “对,漠北,素巴第勾结拜巴嘎斯,欲率所部南下,我等如今既然大军云集于此,正好联军北上讨伐。”
      杨丰一脸严肃的说道。
      “相国,素巴第若如此,的确该讨伐,只是如今寒冬季节,大军远征漠北有些冒险,相国有所不知,那漠北非比漠南,冬季可以说滴水成冰,甚至暴雪都能覆盖整个草原导致白灾,若是开春之后,咱们联军北上就行,但这时候北上有些冒险。”
      卜言台周或者说大明宁王朱元小心翼翼地说道。
      素巴第就是外喀尔喀。
      炒花是内喀尔喀。
      这个一外一内完全不同,内喀尔喀是辽西,外喀尔喀是蒙古老祖宗们起家之地啊!
      在漠北!
      这是冬天!
      这个季节远征漠北?
      杨相国的脑洞真大,赶上白灾冻死三成都是正常啊!
      “宁王可是不敢?”
      金台吉鄙夷的说道。
      “你这是什么话,我蒙古勇士岂有不敢之理?”
      卜言台周怒道。
      “那宁王说这话是何意?不就是冷了些?我女真勇士就不怕冷,漠北又如何?可比野女真所居更冷?我等大军追随相国而来,自然听从相国调遣,别说是漠北,就是再往北,只要相国下令就要去,若大王所部不敢,我女真勇士当独自追随相国!”
      舒尔哈齐傲然说道。
      大家都是聪明人,杨相国这是要宁王这些交投名状。
      他们既然已经是大明之臣,那就要拿出大明之臣的样子,素巴第为首的外喀尔喀在漠北,算是达延汗后代里面唯一没投降大明的,如果宁王这些真心臣服,那就去把素巴第解决。如果他们不肯,那就证明他们不够忠心,那时候杨相国就得考虑解决他们了,说到底既然臣服,那就要有个臣服的样子。
      “大王,您就说那里这个季节究竟能不能去吧!”
      杨丰说道。
      卜言台周和炒花面面相觑。
      然后他们看了看顺义王等人,后者明显看热闹。
      “回相国,能去,若真不能去,素巴第等数万帐如何活?”
      炒花说道。
      “确实能去!”
      卜言台周也赶紧说道。
      能去!
      当然能去!
      不就是沿途冻死饿死的多些,饿死这个应该可以避免,毕竟杨丰的罐头多带些而已,但马匹就只能看运气,运气好沿途没有降下暴雪,带着能带动的饲料,应该还是能撑个来回,运气不好无非就是饿死多少匹马。
      至于严寒……
      这个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不过问题应该不大,毕竟都是冰天雪地生活的。
      “既然能去那就行了,诸位放心,杨某带着骑兵与你们同行,也不是所有人都北上,我部下两万骑兵,你们各家回去挑选精锐,务必做到一人三马,两匹携带食物和饲料。然后咱们直捣素巴第的巢穴,他如今在何处,想来大王不会不知道,无非就是大军杀过去而已。
      你们都放心,杨某对军功奖励从不吝啬。
      一个首级五十两。
      我的部下不要。
      他们有另外的计功之法,不需要首级,全都归你们分,另外所获也都归你们,只是回来把牛卖给我。
      另外回来之后,我还会再额外向陛下为诸位请赏。”
      杨丰说道。
      这下子连卜言台周都精神起来。
      有银子就行了!
      不就是死几个手下嘛!
      他们的命能值几个钱,只要能给自己换来大笔银子,那冒险又有何妨?
      “相国放心,素巴第过冬无非就那几处牧场,这时候应该在哈拉哈河,他也要尽量靠南,从这里过去也就是走半个月而已,咱们带足二十天吃的和草料直扑哈拉哈河,打完他那里之后就什么都有了。”
      炒花说道。
      “哪还等什么,都赶紧去挑选精锐,咱们跟着相国扫荡漠北!”
      顺义王拔刀喊道。
      “扫荡漠北!”
      “杀了素巴第!”
      ……
      然后一帮蒙古王公们群情激昂。
      虽然他们和素巴第都是一个祖宗,但到这时候都四五辈了,素巴第他爹是达延汗玄孙,他们这些也就炒花和他近些,但在素巴第曾祖就已经分家,早就没什么亲情……
      呃,他们也不是那儿女情长的。
      亲兄弟互相杀都属于常规操作。
      这时候别说有杨丰带着,就是没杨丰带着时候,他们其实也是经常互相抢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