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大人,得加钱

  • 阅读设置
    第八百六十八章 维新大帝
      贾六第二天就快马加鞭赶回襄阳,秘密回去的,因此知道皇帝陛下返回他龙兴之地襄阳城的官员很少。
      各省代表团更是被蒙在骨子里。
      甚至连正在筹备庆贺皇帝陛下凯旋仪式的博总督都不知情,直到贤弟突然出现在面前,才晓得皇帝女婿回来了。
      贾六之所以急着赶回去,一来是因为武昌方面要派秘密使团前来,他得提前安排一下。
      毕竟,这是他南下以来武昌方面第一次主动遣使同他磋商。
      在此之前,他派往武昌的两个使团都无功而返,甚至连老丈人的面都见不到。
      虽然看起来是大舅子顾明远从中做梗,但谁敢说不是老丈人也不愿意同女婿谈,或者说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怎么谈,索性就让侄儿替他先挡了呢。
      这不是不可能的事。
      毕竟,顾师道这个人有点“迂”。
      不是酸秀才的迂,也不是保守的迂,而是对于信仰理念的坚持是贾六这个女婿无论如何也及不上的。
      义之所在,生可以死,死可以生。
      金川明朝遗民长达百年的抗清历史,以及为之付出的牺牲,是外人难以想象的。
      所以,这次顾师道主动遣使同女婿接触是有积极意义的。
      而且派来的人还是近来一直在武昌鼓吹同自己和谈的陈辉祖,内中意味就更值得推敲了。
      纪副主任分析这次武昌方面主动派人来谈,无外乎三个原因。
      第一,肯定是陛下军前称帝,公然与乾隆分庭抗礼刺激到了武昌方面;
      第二,是陛下派妻儿去武昌“探亲”的结果;
      第三,当然是因为兴汉军内部愈发紧张的形势。
      不管什么原因,对于当下而言都是好事。
      贾六不是不能军事解决兴汉军,他若真下定决心,兴汉军内部立即就会掀起一场反正高潮。
      毕竟,他对兴汉军的渗透可是军政同时着手的。
      内乱的兴汉军,如何抵挡他的数万精兵?
      之所以想以妥协换取兴汉军的臣服,主要是不愿战火再起,导致三省百姓又受二茬罪。
      兴汉军出川以来,虽然没有具体统计数字,但湖北巡抚郑大进上报的湖北一省军民伤亡数字就高达七十余万。
      江西、湖南二省大概不会低于这个数字。
      也就是这两年,三省至少有两百万人死于战火。
      这个损失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止的。
      军纪再好,同样如此。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区区八个字,已然说明一切。
      军事解决的代价就是让三省百姓再次妻离子散。
      故而,贾六竭力避免这一悲剧再次发生。
      同时,政治解决也是对坚持抗清义士的一种尊重。
      为此,不介意被部下们私下议论。
      他的杀伐果断从来不是用在百姓身上的。
      怎么谈,如何谈,能达成一致的共识有哪些,又有哪些不能达成一致,都需要贾六亲自掌总。
      所以,他得赶回襄阳。
      二来是大老表嵩椿紧急派人传信,说是大姨奶奶家的乌二表弟听说舅爷家的表弟全歼了永珹部后于军前称帝,吃惊之余不仅没有第一时间派人上表称臣,反而下令所部动员欲要北上返回京师,脱离湖广战区。
      也就是脱离表弟贾六的势力范围。
      大概就是不战不和我走还不成的意思。
      当然,为了防止消息走漏遭到忠于表弟的部队拦截,乌二一直瞒着大表哥嵩椿,然而嵩椿也不是省油的灯,通过驻地附近中央军异常的调动判断乌二要跑,因此第一时间派人悄悄出城给表弟送信。
      乌二部主力是大约十个团的中央军万人左右,分别隶属正白旗护军、虎枪、善扑二营,健锐营。
      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武器装备,都比老富拉起来的包衣、圆明园护军、火器要高得多。
      毕竟,乌二他爹安亲王本身就是中央军大老,宫乱时又是第一个抢夺中央军果实的,速度比贾六都快。
      搞得贾六后来只能以京师绿营自己挂了个护军牌牌,没办法谁让中央军叫色大爷抢光了呢。
      除了这万人左右的中央军外,乌二在德安南部也收降了部分兴汉军,另外收编了一些土匪和当地民团,东拼西凑的也有万人左右。
      鉴于此,贾六这才命令新军第二、第三镇以德安为重点布控监视,万一乌二有同永珹合流迹象,这两支尚未整编完成的部队就要承担拦阻牵制任务。
      三来是德高望重,视生死如无物,一心一意为共进会发展呕心沥血,亲自将四川发展为共进第一模范大省的会长大人到了。
      即使贵为皇帝陛下,贾六对李会长也是万分尊敬与推崇的。
      李会长除了为共进会的发展做了大贡献外,也极大支持了贾六在直隶兴办的工业。
      没有四川银行的借款,贾六拿什么去发展呢。
      怕是连工资都发不出。
      想着会长的好,进城之前特意停下在路边摊买了一捆水嫩嫩的红萝卜带给会长。
      很快,睡梦中的李会长被紧急叫醒来到总督衙门,之后又是一次闭门会议。
      这次会议只有三人。
      会长、副会长、名誉会长。
      由于会议的高度保密性,连个记录员都没有。
      “百姓都说一根红萝卜,赛过千年老人参,会长和阿玛都尝尝。”
      贾六将亲自洗过的红萝卜给老李和老博各递了一根。
      嗯!
      别说,咬着特脆,还不麻嘴,放屁也不臭,是个好东西。
      吃了半根红萝卜后,老李和老博这才想起没给皇帝行大礼呢,当下“叭叭”甩袖就要行三跪九磕大礼。
      “二位这是看不起朕?”
      贾六哪能让二位德高望重的前辈给他跪呢,忙以这是共进会内部会议,并非朝廷会议为由阻止。
      公私,他很分明的。
      二老对视一眼,俱是满意:别的不说,鬼子六这小子于人情世故上真是一把好手,叫人不中意都难。
      于是,贾六一边吃萝卜,一边将武昌方面遣使同乌二欲要北返的事说了。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不知会长和阿玛有什么看法?二位知道的,朕别人的意见可以不听,但二位的意见在朕心目中那就是泰山般的存在,不听不行。”
      贾六一点架子没有,忙来忙去。
      不是给二位会长泡茶,就是给二位会长递烟,要不就是拿把小刀给二位会长削果盘中的梨。
      “谈,什么都可以谈,这天下事就没有不能谈的...只要武昌方面能够形式上服从陛下,放弃反清复明口号,我看可以给他们一定自主权,去辫子,恢复衣冠都可以,陛下去给崇祯扫个墓都可以。”
      李会长和博副会长态度一致,都认为当下可以对武昌方面进行适当退让,只要他们不再继续叫嚷反清复明,也不拥立明室之后与大清公开做对就行。
      之后嘛,等陛下北伐光复京师完全整合北方力量后,再以军事力量加以解决便是。
      大概就是广积粮,高筑城,翅膀硬了再弄死你的意思。
      或者说先安内,再攘外。
      弄不弄,贾六有自己的想法,不过眼下他是不想南北同时开战的。
      因此,让两位会长代表自己同陈辉祖先谈,看看对方的底线是什么。
      当然,陈辉祖这个团长身份不能公开,毕竟这家伙是大清头号叛徒。
      乌二那里,贾六意思是打。
      不打不行啊!
      乌二宁愿跑路也不肯奉自己为天子,这眼里还有亲戚吗!
      好歹是隔代表啊!
      惹急了贾六,能把他死去几十年的大姑奶奶老两口请出来问问怎么教育的儿孙。
      老博也同意军事解决乌二部,因为己方刚刚取得牛心寨大捷,正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之时,一鼓作气把乌二做掉顺手的事。
      最多损失一些部队,多给些抚恤金而矣。
      “我倒以为可以给他们让一条路,”
      李会长提出不同意见,认为于其花力气解决乌二,不如放乌二北归。
      “京城局面,就好像秤砣两端,现在两边谁都不占优势所以秤砣保持了平衡,但要是哪边突然多了些重量,你说这秤砣还能保持平衡吗?”
      会长的意思很简单,既然安亲王没有表态支持大侄儿称帝,就让他同乾隆干起来。
      反收渔翁之利。
      “姜还是老的辣啊!”
      贾六大骂自己湖涂,光想着由他来摆平各方,怎么就没想着让京里的两条狗自己先咬起来呢。
      乌二要是把这两万多部队带回京师,纵是色大爷无意和乾隆对掐,恐怕乾隆自个也坐卧难安,要先下手为强了。
      “我看行。”
      老博点头同意,想到一事,问道:“对了,贤弟既已称帝,那年号可曾选定?”
      “朕也为这事犯愁呢。”
      贾六将纪昀拟的四个年号说了下,然后表示自己一个也看不上。
      “明治,光绪、嘉庆、宣统?”
      老博细细琢磨这四个年号,却是觉得不管哪一个都很大气,也很有逼格,怎么贤弟女婿一个也看不上呢。
      老李将手里的小半截红萝卜放到桌上,轻轻叩了叩指头,若有所思一阵,忽道:“臣观陛下心思,是觉这些年号过于传统,不合陛下锐意革新之精神,那不若以维新为年号。
      周邦虽旧,其命维新,于今时今日,不正是表明陛下是奉上天之命带领大清军民共同革新,以求进步么。”
      维新?
      贾六怔住。
      老博也怔住,他想到一句话:“彼专卖国以取利,不可立维新之朝。